生命在追求中绽放光芒
六安市裕安区青山乡陶洪集追求一学校七年级 潘超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直指引着无数中华儿女披荆斩棘,奋勇前行;“上善若水,厚德载物”,崇德向善的道德信仰一直流淌在每一位炎黄子孙的血脉中,万古不息。
树木向着天空生长,向日葵追随太阳绽放,世间万物,都有着向上向阳的本能,而人类,也有着向上向善的本能。“人之初,性本善”,奋发向上,崇德向善不是奢侈的品质,而是每个人都能够拥有,都值得拥有的精神追求。
奋发向上,意味着不会被艰难困苦所阻挡。48岁的陶艳波,辞职陪着失去听说能力的儿子一起上学,12年苦读,儿子如愿考上了大学。生活中的困难没有消磨陶艳波奋发向上的斗志,她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勇敢地抗争。正如感动中国颁奖词说的那样,“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自强不息,是通往梦想殿堂的阶梯。勾践卧薪尝胆,奋发向上,自强不息,最终使得越国民富国强;贝多芬命途多舛,晚年失聪,却能奋发自强,创作出《命运交响曲》;史铁生身患顽疾,只能坐在轮椅之上,却留下了《我与地坛》等脍炙人口的作品。
奋发向上,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并不遥远。在校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是奋发向上;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是奋发向上;关心社会热点,了解国家大事,是奋发向上;提高个人素养,帮助同学,同样是奋发向上。奋发向上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伟人的专利,而是可以践行到每一件小事的行为准则。
习总书记说过,“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崇德向善,是我们践行社会主义价值的重要举措。
崇德向善,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做到崇德向善呢?我们或许可以从好心人张纪清的故事中找到答案。27年间,他一直热心公益,捐款建敬老院,建希望小学,帮助家庭困难的孩子顺利完成学业。然而在捐款单上,他没有留下自己的名字,而是署名“炎黄”。他用中国人熟悉的两个字,掩盖半生的秘密。炎黄不是一个名字,是一脉香火,为我们点燃。
兴建希望小学,是崇德向善,随手关灯同样是崇德向善;见义勇为,是崇德向善,给老人让座同样是崇德向善。德无高下,善无巨细,崇德向善,不必之执着于做大事,行大善,关键在于要有善心,有诚意,有德行。《荀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崇德向善,需要我们用一颗至诚的心去做好每一件事。
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精神,仿佛是黄钟大吕中的警世之音,悠悠数千载,依旧回响在这片古老而年轻的国度之上。前人筚路蓝缕,故能成就伟业,我们这些“零零后”们,同样要奋发向上,因为我们是初升的太阳,就让我们的生命在不懈的追求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吧!
点评与推荐:作为一篇“奋发向上,崇德向善”的主题文章,小作者既能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又能在当代社会中寻找注脚,还能从自身学习、生活中探索如何践行。文章思路清晰,语言老到,积极向上,让我们在赞叹小作者的作文水平时,感受到一种浩然于胸的正能量。特推荐该文参加征文比赛。 (指导老师:潘升锋)
学校地址:六安市裕安区青山乡杨湾村
邮政编码:237127
联系电话:138657466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