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德育长廊 教育法规 学校活动 教师风采 家长学校 互动平台
关键字:
校园通知 更多>>
校长信箱
互动平台
家校联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优秀教案

《春酒》教学设计

编辑日期:2015-1-22  作者/编辑:俞景明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春酒》教学设计

陈兆珍

教材分析:琦君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这篇春酒也是如此,思乡是本文的一大主旨,故乡的一切与儿时的印象叠印在一起,辉映成一片快乐而感伤的迷濛。为使散文神凝,她很注意“文眼”的安设,却又不露痕迹。琦君把许多有关的片断汇集于“思乡”这个焦点上,文章的材料都围绕着“家乡的味道”展开。文末那句从心底发出的深深的感叹足以让所有的游子动心动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理解母亲的形象。

2.通过注读法,分析“我”的人物形象。

3.体会作者思念故乡、追思亲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品味细节描写;理解母亲和“我”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思念故乡、追思亲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品读、引导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今天一起来上琦君的《春酒》。

 

二.琦君的家在哪里?

师:我们先来看看琦君她自己说的一段话:(屏幕展示)。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带着情感;全班齐读,读出情感。可能看到这段话,我们不禁会问:琦君,家园何处?(屏幕展示)

生:台湾……

师:琦君1949年才去的台湾。请同学们看屏幕,简单了解琦君的生平。(屏幕展示)

师:我请一个学生读一下。

生:读。

师:她的家在浙江,在台湾,在美国,我觉得还有一个家,始终跟着她。同学们,你们来说一说。(请同学们再读琦君的话,领悟)

生:家在心中。

师:其实就是这样,琦君她是一个无数次在笔墨之间寻觅归乡之路的女子。(屏幕展示)

师:我们今天就随着她的文字去她的家园看一看吧。(屏幕展示)

 

三.琦君的家。

    师:请同学们听录音,想一想,这个家园中最主要的人物是谁?(放录音)

生:母亲。(展示母亲的图片)

师:非常好!文中有一句话,是母亲自己说的,也代表了母亲为人处世的原则。我想请同学们找出来,好不好?

生:“鞋差分,衣差寸,分分寸寸要留神。”

师:非常棒!(屏幕展示)齐读这句话。

师:在这句话里,我们要关注的词语是哪个?

生:分寸、留神

师:很好,是分寸。那同学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一说“分寸”的含义是什么?

生:尺度,恰到好处……

师:文章中哪些地方母亲的做法能表现她做人有分寸呢?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找出来。

1:“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没有一定分量的。”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

2:“补气、健脾、明目的呦!”“但是你呀,就只能舔一指甲缝,小孩子喝多了会流鼻血,太补了。”

师:这个母亲有两个地方的做法,我想不明白:一个是会酒不上桌,另一个是滴酒不沾。同学们能想一想,为什么吗?

生:……

师:同学们想了解一下琦君的母亲吗?(介绍琦君的母亲)

师:这样的身份她能大声吆喝,大口喝酒吗?(生答:不能)由此可见,我们这位琦君的母亲做事是非常有分寸的。好,我们再来看看琦君笔下的母亲吧。(屏幕展示)(齐读最后一句话)

师:这样的一位母亲,可以培养出什么样的女儿呢?请同学们用两个字来形容一下儿时的琦君吧!

生:俏皮、快乐、自由、顽皮……

师:同学们讲的非常好,琦君儿时是快乐自由的。那么,我们就回到课文中去认识一下这位姑娘吧!想要读懂这么姑娘,咱们就得揣摩她的语言,因为琦君认为,好的文章必须语语动人,字字珠玑。怎样揣摩语言呢?在这里,我介绍一种方法——注解。

(屏幕展示:举例解释如何注解。)

师:请同学们试着给课文描写“我”之精彩处作批注,加点评。

1:我端着、闻着,走来走去,有一次一不小心,跨门槛时跌了一跤,杯子捏在手里,酒却完全洒在衣襟上了。

2:肚子吃的鼓鼓的跟蜜蜂似的。(进行赏析,并朗读)

师:我们用自己的解读印证了这是一个自由的,快乐的小姑娘。那么,同学们觉得这份快乐除了她母亲的给予,还有没有别人?这个家园中除了她和母亲以外,还有谁?

生:乡亲们。

师:为什么乡亲们也是家人?

生:……

师:乡亲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他们在一起和睦相处,像家人一样。好的,这个家园里,有母亲,有乡亲们,有童年的我,还差什么?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

生:酒。

师:那么,酒在这里有什么作用呢?

生:是全文的线索。

师:(屏幕展示)

 

四、琦君的家又在哪里?

师:写这篇文章的时候,琦君已经移居美国,当时的母亲早已离世,“我”还能回到童年吗?乡亲们隔着千山万水,酒还能酿出以前的味道吗?家还是那个家吗?于是,琦君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请同学们读出来。

生:读。

师:琦君就是这样一个无数次在笔墨之间寻觅归乡之路的女子。我们还是来读一读她的作品吧。(屏幕展示)

 

五、板书设计。

琦君                儿时的“我”

             家园       乡亲们

母亲         

 

六.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回去也写写自己的家园吧。

 
版权所有:裕安区青山乡中心学校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