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教于乐——浅谈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圣人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在课堂中,乐在课堂中,至关重要。课堂气氛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所呈现的一种交流状态,直接关系到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气氛呢?
首先,良好的第一印象——和蔼可亲
农村小学生,大部分都是留守儿童,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本来就缺少一种“爱”的成分。那么在课堂上他们大多不敢老师直面交流,面对这种情况,老师要做的首先是把姿态放下来,给学生们留下一个亲切和蔼的第一印象,这样容易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教态是教师讲课时的情绪的外在表现,比如,教学心情、表情、体态动作、神态等,是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学生在课堂上会通过教师有声语言的讲解而“察其容”,而且还会通过教师的教态而“观其色”。教师的教态在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教学气氛,学生在无形中感受到一种课堂气氛。当教师走进教师的那一刻,教师教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这种先入为主的方式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要用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及时调整好你的心态和精神面貌。具体来说,要做到:首先,不要吝啬你的微笑,用微笑面对学生。微笑是人际交流中一种最好的方式,微笑让学生对教师没有惧怕感,课堂气氛温和。如果教师仍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讲究师道尊严,板着脸孔摆出高高在上的姿态,让学习有紧张感,课堂气氛变得生硬、冷漠,不利于教学的开展。学生即便是有话,也不敢开口,这样自然影响教学效果。其次,不要吝啬你的夸奖,多给予学生鼓励。中国有句古话叫“夸得聪明骂得孬”。明代教育家王阳明也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教学也如此,教师要像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一样,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其实美无处不在,学生的优点每个人都有,教师要善于发现,及时鼓励,让学生获得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不能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学生之间的差别,尤其要杜绝以成绩论“英雄”的思想观念。教师要尽量放下严厉的批评、呵责,多鼓励、表扬学生,发现他们学习的闪光点,给予学习的自信心,这点对农村的孩子而言尤为重要。最后,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多给学生肯定的目光,鼓励的目光。不要以为学生读不懂你的心,你的肯定,哪怕是一个眼神,都会给孩子们无穷的力量。同时要多夸奖孩子们“好极了”“你真棒”等,教师还可奖励学生小红花、作业本等物品,这样让课堂气氛积极向上,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欢,学生才能不断进取,才有旺盛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
其次、在游戏中学——轻松欢乐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不但能激发孩子们的兴趣,而且能更好地开启他们的心智。古人云“童子之情,乐于嬉戏”。表面上看孩子在玩,实际上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收获了许多技能与知识。教师将学习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注意如何安排或设置一些与上课主题相关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乐。游戏能活跃课堂气氛,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新的教育理念时常教育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是主导,学生才是主体,而游戏则是推动这种改变的必不可少的方式。游戏可以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当然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选择,有生动活泼的形式,还要有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否则学生是收获了游戏的快乐,却得不到知识的收获。例如在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这篇课文时,我就设计了角色置换的游戏。在课文学习到邱少云被大火烧身的时候,让学生来替代文中的人物进行思考,说话,为文中的邱少云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想一想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并让学生来扮演邱少云,如果真的受不了,跳起来之后的情况会是什么样的。让学生亲身体会到在这种危急关头,只有牺牲自己一个才能保住其他千千万万的战友和人民大众。让学生通过自己参与游戏的切身体会,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自我牺牲的爱国情感。再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课文时,由于历史比较遥远,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理解存在许多难以沟通的地方,如其中的 “ 击缶 ” 、 “ 负荆请罪 ” 等 ,现在的生活情景都有了很大的区别,因此,把课本剧的软件进行再现:齐国和楚国的生活情景像电视一样出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通过参与游戏、角色扮演能深入地理解当时人物的思想情感。特别是对蔺相如在楚王面前地机智、勇敢,无所畏惧都有了更加深入地理解。像这样的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能更加热爱学习。
再次、联系生活结合实践——动手操作
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第四、师生互动的形式——民主课堂
努力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勇于参与课堂教学,是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课堂教学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使学生的身心和谐地发展,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每个教师都应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讨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智慧潜力的开发和激发。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创设让学生有话愿说的情境。对于某一问题,只要能摆出充分证据,完全可以各抒己见、自由发挥。有时学生的讨论超出了教学范围,有时甚至影响了教学进度,也应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哪怕有些看法在教师看来是幼稚的,荒谬的。我们也要让他们把话说完。在教学中,我深刻地体会到:
1,课堂讨论能使学生逐渐进入乐学、会学、善学的境界。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每个学生的智慧潜力、个性特长都能在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得到发挥,让学生乐学。指导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会学,对学生讨论中争议大的问题答疑、解惑,使学生逐步进入善学的境界。
2、课堂讨论使学生学会了对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了学生倾听、思考、发言的能力。课堂讨论是理智的思想交流。别人发言时要静听,这是对别人意见的尊重。还要草草地记下他们想要支持或者反对的观点,灵活、敏捷地做出反应。发言者必须合乎逻辑地提出他的看法,并且很好地证明他的看法,这是一个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好机会。对于其他学生而言,这是练习倾听的好机会。讨论时观点的碰撞,引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综上,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有效的互动活动,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取得最大化的效果。而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持久,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课堂气氛不适宜,呈现消极、沉闷的局面,学生的思维感到压抑,窒息智慧火花,没有学习的热情。反之,学生学习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最佳状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信这样的教学能把孩子们引入学习的自由天地,让他们快乐地邀游在知识的海洋。造良好课堂氛围的方法有很多,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去发现和总结,只要我们秉承不断求实探索的精神,秉承寓教于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的原则,我们就一定能够营造良好的、健康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我们的语文课堂也就一定能更加高效。
(红桥小学 甘前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