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德育长廊 教育法规 学校活动 教师风采 家长学校 互动平台
关键字:
校园通知 更多>>
校长信箱
互动平台
家校联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精选论文

错误与收获

编辑日期:2014-4-9  作者/编辑:俞景明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错误与收获

 

今天上五年级语文第三课《只拣儿童多处行》,板书课题时没有注意,竟将“拣”写成了“捡”。孩子们在下面提醒我,我马上反应过来,因为是本班的孩子,也没有慌张,立马改了过来。

此时我灵机一动:何不将计就计?我说:“‘拣’与‘捡’有何区别?”孩子们睁大了眼睛。渐渐地,下面有小声嘀咕:“‘捡’是捡东西、捡垃圾。”我说:“对!那么‘拣’呢?”孩子们说不出来了,一言不发。我提醒孩子们可以查字典。不到三十秒,有个同学说了:“‘拣’是挑拣。”我说:“很好!挑拣含有‘选择’的意思。比如,我们把黄豆与红豆混到一起,要把黄豆拣出来,带有一定的针对性,就要用‘拣’;‘ 捡’是把物品从地上或其他地方拿起来。两者含义不同。”我又带领孩子们回到课题,问:“题目是什么意思?”孩子们议论纷纷:“只选择到儿童多的地方去……”此时,孩子们彻底地将题目意思弄清楚了。

我感到这个错误犯的值得!一次无意的错误,让孩子们弄清了两个字的区别,这个错误是美丽的。

由此联想到语文阅读教学,怎样让学生充分感悟文章内容,由题目入手,也是一个好方法。比如在学习《暖流》一课时,我就是从题目入手的。板书课题后,我问:“暖流是什么意思?”孩子们一时答不上来。我提醒:“它的反义词是什么?”“寒流!”同学们答道。我说:“对。寒流来了,什么感觉?”同学们说:“冷。”我说:“对。那么暖流呢?”同学们说:“暖和,温暖。”我说:“暖流给人的感觉温暖,这是身体直观感受到的。还有一种,不是直接感受到的,而是心理作用。例如你生病了,有朋友来看望你,你的心很舒服、很温暖,就像一股暖流流入了你的心底。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一课,讲的是江主席来南开大学看望师生员工,暖流是江主席对师生的关心,对青年人的关怀,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使大家产生了激动、兴奋、喜悦的情绪。”如此开篇,同学们对课文内容有了较清楚的认识,更能注重语言文字的学习,学习起来更加轻松。

高林生在《新思维新策略》中说“一篇课文的题目就像是一部音乐作品的标题,它即是这篇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常常是显现主题、透露核心信息的关键。抓住了课题,往往会收到鸟瞰全文,找准基调,引发猜想,建构话题,形成阅读期待的奇效。”

我们可以利用题目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例如看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你会疑问:小苗是谁?大树是谁?他们会谈论什么?……有的题目“犹抱琵琶半遮面”,更会激起学生的无限遐想。《山谷里的谜底》这个题目,你不禁会想:山谷里有什么?这些问题会引起你的好奇,催促你赶快阅读课文,寻找答案,解除心中的疑惑。是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题目具有生动形象性和巨大的语言张力,为学生提供了无限的思索和阅读空间,引发了学生许多的疑问和联想,有效地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和愿望。再如《“番茄太阳”》:“ 番茄太阳”是什么?为什么会称之为“番茄太阳” ?再如《云雀的心愿》,课前可以结合题目提问题:“云雀的心愿是什么?”学生如果不认真的读课文,一时半会不会回答。这样能引发学生猜想,引起学生阅读兴趣。只有读完课文,才知道云雀的心愿是什么。?……我们发现,学生初读题目时所产生的一个个问题,正是每一篇课文所要叙述的主要内容,也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所在。

因此,我们要注意拓展课题的空间,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和趣味性,为精读课文提供积极有效的信息,为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和有利的学习条件。

我们可以利用题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语文新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就强调“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三、四年级学生面对一篇篇课文,常常有没有头绪,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及时引导,在实践中教给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我们知道,有的课题是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因此,我们可以从课文的题目入手,再结合课文的具体叙述来推测、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一看就知道写了什么事。初读课文后,让学生扣住课题,再结合课文就可以简要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了。再如《黄果树瀑布》、《天游峰扫路人》等课文,题目本身就告诉了我们课文的主要内容。读题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课题推测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再通读全文,验证一下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在正确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更为准确具体地概括。这样反复地训练,学生就会发现题目与文本有着密切联系,渐渐地掌握其中的规律,灵活地运用,形成准确快速地概括课文内容的能力。

我们可以利用题目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任何一篇文章,都是用来表情达意的,所以题目有时也是作者情感的真实流露。我们要注重体味其中所蕴含的情感,用来带动整篇课文的阅读和感悟,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例如:《在大海中永生》这个题目,寄寓了人们对伟人的无限深情,衷心的爱戴和深切的怀念;《艾滋病的小斗士》表达了作者对恩科西的同情和赞扬;《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包含了作者对谈迁的敬佩和赞颂;《永远的白衣战士》体现了作者对叶欣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的高度褒扬。《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个题目,从“地震中”我们感受到了这是危难中见真情,并且是父与子之间相互的情感。那么作者是怎样用文字表达的?我们就以“父亲”和“儿子”这两条线索,串起整篇课文的教学:父亲对儿子是什么情?儿子对父亲又是什么情?事什么促使儿子产生这样的情感呢?……再如,《慈母情深》表达作者对母亲的热爱,以及母亲对儿子伟大而无私的爱……

用题目所包含的情感为线索牵引学生阅读课文,不断整合教学内容,以情激情,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生情,学生的情感和文本的感情碰撞,产生“感情的火花”,学生是难以忘怀的。这种情感不断滋养学生的心灵,对学生健康成长更有好处。                         

我们可以利用题目品味语言培养语感。《爱如茉莉》,题目就让人体味到那如茉莉平淡无奇却又真真切切的爱。《装满昆虫的衣袋》,从“装满”一词,我们可以感受到法布尔对昆虫的痴迷和喜爱之情,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法布尔的称赞之意。《生命的壮歌》题目就让我们感到课文就是一曲生命的赞歌,以点睛之笔让学生感受题目的形象美、语言美和意蕴美。学生在阅读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获得这样感悟:弱者在生死攸关时所表现出来的合作和献身精神令人敬佩。  《读书莫放“拦路虎”》中,把生字词比作“拦路虎”,暗示我们要采取措施扫除生字词障碍,不然,生字词就会成为阅读之路上可怕的老虎,妨碍人们知识的获得甚至于贻害人生。《在大海中永生》一文中,“永生”是什么意思?邓小平爷爷为什么能在大海中永生?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遇到以上具有美感的题目时,我们要美美地地咬文嚼字,品出其中的味道,欣赏其中的美妙之处,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审美力和运用力。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的题目有的概述文章内容或统领全文,有的突出文章重点、贯穿全文,有的流露作者情感倾向……在教学中应该重视课文题目的教学价值,引导学生借助课文题目学习文本,理解文本。

(供稿:营桥小学  潘远成

 

 
版权所有:裕安区青山乡中心学校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