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学校概况 校园快讯 校务公开 教学科研 德育长廊 教育法规 学校活动 教师风采 家长学校 互动平台
关键字:
校园通知 更多>>
校长信箱
互动平台
家校联系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快讯 > 综合新闻

抓管理、促质量、求发展

编辑日期:2014-2-17  作者/编辑:俞景明  阅读次数: 次  [关 闭]

 

抓管理、促质量、求发展

石堰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工作总结

2013年秋学期,我们围绕时代特征、学校特色作文章,深化改革,求真务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十八”大精神为动力,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学校工作绷紧“发展”与“安全”两根弦,严管理、重质量、育亮点,扎实推进课程改革,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教学向纵深方向发展,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具体做了如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教育质量管理,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1、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工作全局,坚持“巩固、提高、发展”的方针,以保持稳定,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办学质量为中心,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重点,以新课改为动力,全面树立“以人为本,育人为先,努力构建和谐校园”的教育理念,全面提高教职员工队伍水平,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自主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依法执教,抢抓机遇,协调发展,努力创办优质教育,不断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取得了明显的办学效益。

    2、学校认真贯彻教育方针,树立了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全体教职员工加强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增强了做好教育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现实紧迫感。充分利用暑假政治业务学习班、每周的政治学习,认真组织教职工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切实提高了教职工的法制观念和依法执教的水平。

3、认真贯彻《六安市基础教育课程课改实施方案》,明确课改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具体任务,实施策略等。紧紧抓住教学这一中心,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新课程的内涵和实质,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面向全体,注重学生的层次性发展和阶段性提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以增强教学管理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切入点,全面落实质量管理措施;加强教学反馈,注重校本培训。

4、开展形式多样的、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学期学校组织了留守儿童乒乓球、篮球比赛,团总支还组织了演讲比赛、书法比赛,十一月中旬我校还开展了第二届师生田径运动会,以上举措使学生在智育发展的同时,各方面能力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提高。

5、学校与上级关工委联系,邀请革命前辈来校给同学们上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同学们不仅了解了先辈的光荣革命传统、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奋勇进取的革命意志,而且对同学们的刻苦学习、勇做新时代优秀接班人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二、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认真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加大教学管理力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1、加强教职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一是学校进一步加强管理,通过管理和激励措施调动每个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习提高的自觉性。二是培养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带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不断壮大石堰学校师资实力,我校英语、语文、物理、在区优质课评选中名列前茅并受表彰。三是建立和完善教师工作考核的有效机制和办法,保证教师业务活动的正常开展。四是进一步加强了师德建设,巩固和树立正气,做到依法执教。 

      2、学校不断加强和完善制度,做到依法管理,我们在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同时,依据多年的办学经验和形势的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先后制定和完善了《政治业务学习制度》《师生在校一日常规》《教职工考评细则》《班主任评比聘任细则》《考勤考课制度》《教学奖惩条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职务评聘细则》、《校本培训实施方案》、《听课制度》、《环境综合治理实施方案》《财务管理制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优秀学生、班干、团干评选条例》等细则、办法、制度,用强有力的制度规范教师的教育行为和管理学生,将制度管理和人文关怀相结合,从而达到制度对人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3、落实德育的首要地位,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保证学校的文明、稳定和健康发展。学校通过多层面的会议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领会精神实质,并作为指导学校德育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不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以班主任为骨干,思想政治教师为前沿,以学科渗透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做到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加大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学习目的教育及意志品质教育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展德育工作,尤其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把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作为学生道德教育的切入口,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使教育由他律转向自律。重视校园的美化、绿化、净化和硬化,我校通过卫生常态化评比制度,初步实现了“三无”,即:无纸屑、无杂物、无痰迹,我校的校容、校貌整洁、整齐,优美舒适,学生言行规范文明,精神面貌活泼向上,我校己成为众多学生向往的学习之地,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竖立“三风”标牌,设立橱窗和宣传栏,以此来感染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取得了显著成绩。

   4、常规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永恒的旋律。坚持对学生进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行为规范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知,而且真正规范学生的行为,以促进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充分利用校会、班会、团队活动等有效载体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教育和理想信念的培养。通过文明学生、文明班级的评比,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进一步转变,进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

   通过每学期评选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团员、优秀团干等树立典型,并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将优秀学生的照片在橱窗中展出,通过榜样育人,推动良好学风、校风的形成。 

    5、学校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作为师德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为此,我校在党总支的领导下,认真落实每周政治学习、教职员工暑期政治业务学习班制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以思想教育为先导,采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把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体会交流、辅导培训相结合,集中组织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强化政治理论学习,进而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创新工作的氛围。          

     三、以新课程改革为中心,加强教学研究,切实提高教研对教学的贡献率,规范教学常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为了提高教研对教学的贡献率,在教导处的领导下,根据我校实际成立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体音美六个教研组。做到期初有计划、活动有记录、期末有总结;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校本培训。规定各教研组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校内公开课,组织一次示范课、观摩课和集体备课,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近两年来,获奖论文市级3篇,区级30篇;我校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评比,共获市级奖励5人次、区级奖励17人次。

    2、为了进一步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通过内培外派、组织教师听专家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加大对教师培训力度,使我校教师在思想上对教研和课改有了更深入的认识。除了正常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时间外,学校还以专题的形式广泛组织教师看光盘、听报告,根据区教育局的安排,选派骨干教师赴合肥及六安城区参加会课及培训活动。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整个教学过程的运作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心理教育和谐地结合起来,这样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四、重视教学反馈,培养学生能力,改革评价机制,发展学生特长,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1、作业批改坚持及时收交,全面批改。重视作业的讲评,指导学生订正作业中的错误,对典型性错误的学生作业应认真讲评,有时进行面批面改;对作业的情况做好简要记载,有激励性评语。每位教师都把作业作为反馈教学工作的重要方法,从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指导改进教学。

    2、面向全体、重视个体差异,坚持培优转差并重的原则,做好防差转差工作。我校教师都能主动及时地利用午自习课、初三晚自习等课余时间进班进行个别辅导。主要指导学生读书、复习、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指导学生完成作业;对个别学生面批作业,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解题方法;对基础差或缺课的学生补课、弥补缺漏;培养学生学科兴趣,对优秀生进行有针对性辅导,培养竞赛型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等。

    3、认真组织月考工作,及时组织阅卷、统分,试卷分析及时补差补缺,期中期末同年级同学科进行评比,评比结果与评先、评优以及民主评聘授课教师挂钩,学科第一名发放教学成果奖。 

    4、为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学校坚持一操制度,即坚持做好课间操,开设体育与健康课,指导学生科学用脑,注意青春期卫生,改善运动与健康课条件,我校的运动场地的规模和设施在裕安区初中中首屈一指,不仅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更为学生的课余课内活动提供了运动空间。

五、强化安全措施,保安全,万无一失,安全工作做到“两个安全”,“三个禁止”,“四个结合”。

“两个安全”:外出交通安全和饮食饮水卫生安全,做好学生参加大型活动,如扫墓、中考用车安全教育和应急机制。深入食堂了解情况,把安全卫生意识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三个禁止”:禁止学生进入电子游戏室,禁止观看不健康的录像制品和书画制品,禁止寄宿生未经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在外留宿。

“四个结合”: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将法制知识与自律意识相结合;将后进生的转化与依法执教相结合;要求学生将校园文化活动与法律教育相结合,学校以“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指导思想,让每一个学生接受同等且充分的教育,每学期进行转化后进生工作经验交流,使教育的春风沐浴每一颗成长的心灵。

以上仅是我们在本学期工作中的点滴,我们将进一步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全面推进学校各项工作上台阶,实现校园的和谐、文明、健康、可持续发展。

 

裕安区青山乡石堰学校

2014--9

 
版权所有:裕安区青山乡中心学校
皖ICP备07503230号 |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